而帶來影響的互聯網以及圍繞它的科技也一直都在不停歇地進化。就在今日,在中國烏鎮,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這個讓世界談談互聯互通的互聯網大會更是贏得關注。
作為1997年將公共互聯網引入中國的先行者,位于硅谷的中國企業協會會長、科技委員會會長陳冠敏認為,中國現在互聯網的發展是除了美國之外最活躍的地方。中國對互聯網的開發和應用遠超了美國,由原來的跟風變成現在的引領趨勢。
他說,中國能夠開這么大規模的世界性大會,反映了中國互聯網地位的重要性,以及中國話語權的提升。中國由原來的跟隨者到現在的引領者,由學習者到講述者,讓別人來傾聽,這就是地位的上升和進步。
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成為產業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社會對互聯網的興奮所引發的創新,對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其它行業的轉型帶來了不可估計的前景。
這是個屢次被提及的數據: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手機網民規模為5.9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孕育并滋養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網絡用戶行為。而這從未出現在類似美國或者西歐國家的成熟市場。
中國目前至少有一代人出生并成長在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而建立的移動互聯時代。這意味著,在此基礎上的行業格局、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影響著未來。為了迎合這個不斷變幻的時代,傳統的都在求新求變,連傳統媒體都要力爭與新媒體融合,找到新的落腳點。新的初創企業也層出不窮,他們會重新定義中國市場的價值。
這個創新的狀態,還在繼續。身在其中的人都被裹挾著向前。
而這也必然帶來問題。因為總有企業跟不上。“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架構跟不上新的發展。”陳冠敏說,以通信行業來講,產品的價格以及產品靈活性上跟不上潮流。從運營商到架構跟不上應用的發展。在同一競爭平臺上,有時候產品的價格以及配置根本沒有優勢。但是“我們又沒有動力和能力去調價”。
他說。就比如,你怎么讓瑪莎拉蒂在土路上與高鐵相競爭。但是,在“互聯網+”政策鼓勵和驅動下,大公司才愿意去改變,去提升。“有政策很重要。這樣,今后的發展才更靈活更好。”
在谷歌總部工作的工程師Kevin(應本人要求化名)認為,中國互聯網發展很快,也確實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雖然這些引發改變的公司最初是模仿硅谷模式,但是根據中國用戶需求進行改進,更加本土化,也比國外企業更能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中國互聯網機遇很大,但是新型創業公司比較浮躁,應該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根本,為用戶創造便利。而硅谷的企業更崇尚創造性和著眼于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
這多少也折射了一些希望贏取中國市場而最終鎩羽而歸的外企的尷尬與優勢:不變通與立足遠。
“中國內部也是一個自由淘汰的市場,騰訊以及百度也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但是,由于文化不同、創新環境不同、決策者看法不同、政策影響等導致“在硅谷看到的是全球,在中國看到的還是中國”。陳冠敏對這一問題這么看。他舉例說,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科技巨頭的用戶都是基于國內,產品接受度主要還在中國。但是,谷歌就是世界的,全世界都在用。
不過,隨著互聯網產業規模的增長以及企業擴張的需求,最近幾年,中國互聯網企業也都開始走“國際范兒”。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蘇寧、長虹等都積極布局海外,在硅谷設立研發中心。而華為更是在4年前就已經在硅谷設立了研發中心。
即便來自硅谷的這些聲音各不相同,他們對中國互聯網的期待則大致如此:擴大開放性以及加強中美企業的互動與合作,為中國互聯網發展帶去新的活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