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認為,碳標簽制度的法治化完善不僅是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核心制度支撐,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機制創新。我國正通過產品綠色升級突破國際貿易壁壘,同步構建兼具中國特色與國際互認的碳標簽體系。這一進程既需要夯實法治根基——通過標準化建設、政策協同機制形成制度保障,更需在標準制定中注入中國實踐智慧,最終形成制度優勢向全球氣候治理效能的轉化通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從科技創新角度呼吁:“需以標準升級推動產業轉型,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低碳生態。”他認為,應抓緊部署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注重創新驅動、過程強化、節能優先,同時推進碳標簽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各方面工作,確保如期、高質量地實現雙碳的目標。
現場,全球首個“基礎+行業”雙軌三星級碳標簽標準3.0正式發布。該標準首次構建了“基礎通用+行業特色”的雙軌評價體系,涵蓋球磨鑄造、智能電表、電力電氣、農產品等四大細分領域。
中國碳標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李鵬表示:“標準3.0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碳標簽體系進入精細化、場景化新階段,將為全球低碳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碳足跡碳標簽評價信息服務平臺2.0”也同步上線。這一數字化平臺整合了碳核算、碳標簽認證、供應鏈管理等模塊,可實現“一鍵生成碳報告”,極大提升企業碳管理效率。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