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山西部分鋼廠收到限產口頭通知的信息引發市場強烈反應,螺紋鋼、熱卷等鋼材品種期價漲幅超 1%,包鋼股份、撫順特鋼股價漲停。這一現象折射出鋼鐵行業在政策調控與市場博弈中的復雜圖景。
01 供給側改革深化:政策驅動與行業重構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標志著新一輪供給側改革全面啟動。這一政策導向與《求是》雜志同期發表的《深刻認識和綜合整治 “內卷式” 競爭》形成共振,凸顯國家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破解行業惡性競爭的決心。
從行業實踐看,鋼鐵企業的整合重組與產能優化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中國寶武通過跨區域并購,粗鋼產量達 1.3 億噸,穩居全球第一;鞍鋼集團控股凌鋼后,東北地區產業集中度顯著提升,CR10 從 2021 年的 41.4% 升至 2025 年的 43%。政策端嚴控新增產能,2024 年全國退出 1000 立方米以下高爐 42 座,對應煉鐵產能 3471 萬噸,但當前仍有 300 余座小型高爐待淘汰,產能占比 13.7%。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改革呈現三大新特征:一是范圍擴大至鋰電、光伏等新興行業,形成 “傳統 + 新興” 雙軌治理格局;二是政策工具從 “一刀切” 轉向市場化措施,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加速建設,倒逼企業綠色轉型;三是強化地方政府行為規范,明確要求統一政府采購、招商引資標準,破除隱性保護主義。中鋼協秘書長姜維指出,2025 年將對現金流為負但產量增長的 6 家企業實施預警,彰顯行業自律的深化。
02 鋼價走勢研判:供需博弈與結構性分化
當前鋼材市場呈現 “政策預期升溫” 與 “基本面承壓” 并存的局面。7 月以來,多晶硅期價漲幅超 20%,而螺紋鋼、熱卷漲幅不足 5%,反映市場對不同行業供需改善的差異化判斷。
需求端呈現結構性分化:
建筑用鋼持續疲軟
: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超 20%,地方債以化債為主,基建實物量增量有限,建筑鋼材需求同比下降約 8%。
制造業用鋼韌性凸顯
:汽車、造船、家電等領域需求逆勢增長,其中汽車用鋼需求同比增長 4%,家電用鋼增長 8.4%,成為核心支撐。
供給端面臨雙重約束:
政策限產與市場化出清并行
:山西等地口頭限產比例約 10%-13%,但尚未形成正式文件;行業虧損面仍達 40%,中小企業自發減產現象增多。
成本支撐力度邊際減弱
:焦煤價格較 2023 年高點回落 25%,鐵礦石供應因西芒杜項目投產趨于寬松,噸鋼成本同比下降約 150 元。
綜合來看,鋼價運行呈現 “底部抬升、彈性受限” 的特征。中輝期貨陳為昌指出,當前噸鋼利潤約 73 元,雖較去年同期改善,但顯著低于 2018 年供給側改革高峰期的 500 元水平。國投期貨何建輝強調,鋼鐵行業已從 “總量過?!?轉向 “結構性過?!保投水a能基本出清,但高端板材仍依賴進口,需通過技術升級實現供需再平衡。
03 未來路徑:從 “規模擴張” 到 “質量效益”
面對 “三高三低”(高供應、高出口、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低需求)的行業困局,鋼鐵企業正加速向 “質量效益型” 轉型。
政策層面,《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25 年版)》構建 “基礎指標 + 引領指標” 評價體系,將超低排放、能效水平與產能置換掛鉤,推動行業從 “合規生存” 向 “標桿引領” 升級。截至 2025 年 4 月,141 家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產能 5.91 億噸,噸鋼污染物排放下降超 30%。
技術層面,氫冶金、全廢鋼電爐等低碳技術進入示范階段,寶武湛江、首鋼京唐等企業通過極致能效工程,噸鋼綜合能耗降至 543 千克標煤,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中鋼協副會長王穎生表示,2035 年我國粗鋼產量預計穩定在 8 億 - 9 億噸,鋼鐵作為 “工業糧食” 的戰略地位不可替代。
市場層面,頭部企業通過直供模式增強產業鏈話語權。中國寶武板材直供比例超 70%,鞍鋼集團汽車板國內市場占有率達 28%,抗周期能力顯著提升。
結語
此輪 “反內卷” 行動既是對 2015 年供給側改革的延續,更是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升級。短期看,政策驅動下鋼價存在反彈空間,但難以復刻十年前的單邊牛市;中長期看,行業集中度提升、技術創新、綠色轉型將重塑競爭格局。對于投資者而言,需重點關注三大信號:一是中央財經委政策的細化落地;二是制造業需求的持續性;三是頭部企業的低碳技術突破。唯有把握 “減量發展” 與 “質量提升” 的平衡點,方能在行業變革中捕捉結構性機遇。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于貿易金融圈,作者西面,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章的觀點和立場并不代表本公眾號的觀點和立場,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