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地政府都大搞所謂產業鏈招商及各種鏈長制,引發新一輪以“鏈”為核心的熱潮,其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是幾個核心概念,“三鏈融合”也紛紛見諸各種政府文件及宣傳媒體,但是其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式卻是大相徑庭。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很少在同一維度和視角下進行探討,難免出現分歧與混亂。本文僅從宏觀經濟運行的視角,對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進行同維度解構,并探討“三鏈融合”的方向與路徑。
一、關于鏈式結構
要研究各種鏈,首先要搞清楚何為鏈式結構。所謂鏈式結構是指一種按照線性的、有序的節點連接和前后傳導遞進關系來進行聯系、組織和運作的一種結構形式。它通常以直線形式展示,每個節點都依次與前后兩個節點相連接,并具有傳導遞進關系,形成一個完整連續的鏈條。
鏈式結構有如下特點:一是線性傳導。鏈式結構的節點按照線性順序進行串接,每個節點只與前后兩個節點相聯系,并沿著直線進行節點間傳導,形成一個沒有分支的直線形狀結構。二是單向運動:鏈式結構中的實物運動、信息流動以及組織維度都是單向的,往往從一個節點流向下一個節點,不會反向流動。三是前后依存。鏈式結構中的節點之間存在一定的依存關系。前一個節點會直接影響到后一個節點,形成連續的傳遞關系,進而形成整個鏈條的相互依存關系。四是逐級控制。鏈式結構中的控制和管理通常是按照前后順序逐級進行的。形成線性的垂直層級結構和控制關系。五是層級清晰。由于鏈式結構的節點按照線性順序連接,前后關系路徑相對直接,因此控制和管理起來較為簡單,每個節點都有明確的上級和下級節點,形成清晰的關聯層級。
根據鏈式結構的基本特征,我們目前所說的很多“鏈”,嚴格來講并不屬于鏈式結構,尤其是一些具有服務性質的體系,用鏈來解構就極為牽強。即使產業鏈、供應鏈這樣具有較明顯鏈式特征的結構形式,也因為有與外部的交互影響因素,增加了結構的復雜性,顯現出一些體系化的特征。因此所謂產業鏈、供應鏈及價值鏈的研究,基本就是一種準鏈式結構分析,既要遵循鏈式結構的一般規律和范式,同時也會考慮到相關因素的交互影響,以增強其靈活性和適應性,并為復雜的經濟和產業體系分析奠定基礎。
當前對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認知及研究歸納起來大概有層次論、包含論及作用論三個維度,層次論是指三鏈不在同一層次,一般認為產業鏈在行業層次,供應鏈在企業層次,價值鏈在價值實現層次。因為分屬不同層次,所以混雜在一起就會形成相互間的錯配。包含論是指產業鏈包含供應鏈和價值鏈,或價值鏈包含產業鏈等,這種相互包含關系也會形成研究思路的紊亂。作用論是指三鏈各自獨立,研究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關系,但其前提是三鏈要在同一層級,不具有包含關系。下面就從一個統一的維度和視角,按照鏈式結構的一般特征,來重新解構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二、“三鏈”同維解構
產業鏈。產業鏈是“三鏈”中歧義最少的概念,總體來說是從原料采購到產成品終端銷售的一個完整生產和服務鏈條,是各個部門、環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產品關聯和價值傳導,并依據特定的經濟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形成的客觀鏈式結構形態。產業鏈揭示的是一個產業上下游基本的產品和技術路線,也是一個價值創造與傳導的連續過程,因此是供應鏈、價值鏈的依存基礎和客觀載體。
一般來說,產業鏈主要是針對實體性經濟活動,即有實物產品的生產活動及相關服務,鏈式結構的基礎是原輔材料、中間品及產成品之間的依存遞進關系。通常由產品鏈、企業鏈、供需鏈及空間鏈(產業在空間上的連續分布關系)構成,它背后真實反映的是生產分工組織和技術經濟聯系,是關于產業最核心的經濟概念。
供應鏈。供應鏈是當前國內用得最多、但內涵外延最為混亂的概念。一般認為供應鏈是一個企業級的概念,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原輔材料或配套零部件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國辦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指導意見》給出的供應鏈定義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這就極大泛化了供應鏈的概念,使其成為無所不包的宏觀經濟系統,也多少脫離了鏈式結構的本義。
為了與產業鏈進行同維解構,同時也體現鏈式結構的應有之意。本文認為供應鏈是一個產業鏈的所有上下游供求關系形成的、以串接和組織為核心特征的鏈式結構,是通過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成整合,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為目標的連續管理與組織流程。如果說產業鏈是遵循著產品與技術的內在邏輯相銜接,供應鏈則是依照經濟性原則對產業鏈進行的外在組織與控制。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而供應鏈則更多強調其組織效率與整體掌控力。
價值鏈。價值鏈是邁克爾·波特針對產業鏈創立的一個價值分析工具,即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而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所以價值鏈與產業鏈具有同構性,可以理解為產業鏈的各個組成部分、各個環節所形成的價值創造、價值傳導及價值最終實現的鏈式結構和動態過程。
價值鏈是對產業鏈全過程基于價值維度的抽象提取,使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產業鏈上的價值創造與傳導過程,進而通過調整價值配比關系,實現全產業鏈的價值最大化。如果說一個產業從最終消費者的角度,看重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及卓越性能,而從產業自身的視角,則追求的是價值增值,從而實現理想的投資回報,這就是價值鏈的意義所在。
當我們同維解構了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其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交互作用也就昭然若揭了。接下來將在此基礎上,對“三鏈融合”進行基本的經濟探析,也澄清一些關于“鏈”的誤讀與混淆。
三、“三鏈融合”探析
產業鏈是供應鏈、價值鏈的核心載體和依存基礎。因為產業鏈集中體現了生產分工組織和上下游產品技術關聯的經濟邏輯,也是推動技術進步、產品創新和價值創造的核心活動,所以供應鏈組織的優化控制、價值鏈策源的合理配置,都是圍繞產業鏈的整體提升和高級化過程展開的。而產業鏈本身的技術、產品和經濟邏輯,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運作要求及發展高度。我們時常犯的錯誤,就是用供應鏈的外部視角或價值鏈的一般增值邏輯,來簡單化產業鏈內部復雜的經濟技術及產品聯系,這也是當前政府招商引資活動的一個經常性誤區。
供應鏈對于產業鏈提升和價值鏈策源至關重要。因為供應鏈通過對產業鏈上下游供求活動的合理組織與有效串接,不僅可以使產業鏈總體運行更加經濟高效和均衡穩定,而且可以從全鏈條上降低綜合成本和減少無謂消耗,使價值分配更加均衡合理,進而提高價值鏈策源能力。“三鏈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供應鏈組織的優化來推升產業鏈及價值鏈。從另外一個視角也可以看到供應鏈的重要性,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封鎖和打壓、即所謂的脫鉤斷鏈,就是從供應鏈的控制甚至斷供入手,來割裂產業鏈的技術、產品聯系,并影響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高度。這一情形已從芯片產業,開始向紡織服裝及關鍵礦產供應鏈等領域延伸。因此,供應鏈與產業鏈的融合不僅事關產業發展的成本、效率及高度,也關系到產業鏈的穩定、韌性與安全。
價值鏈是產業鏈升級和供應鏈組織的目標與導向。雖然產業鏈的核心生產過程以最終產品的使用價值為直接目的,但價值創造與價值實現才是終極目標,而且是產業鏈延續及社會再生產運行的重要保障。供應鏈管理過程關于成本與效率的考量,正是基于價值鏈的優化設計。即使那些有關安全穩定的供應鏈組織活動,也是為了最終保障產業鏈整體價值實現。如果產業鏈總體投入產出的邊際效用遞減突破極值,或者是供應鏈組織成本超過了產業鏈價值創造能力,整個產業鏈的衰退甚至斷裂就不可避免。正是由于價值鏈對于產業鏈、供應鏈上所有環節及企業的共同價值創造與利益聯結配置作用,才促成了它們之間的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和協同創新。
“三鏈融合”是一個有機整體,既有互促共進、又有交互影響,同時也有自身局限。雖然三鏈功能作用各異,但是融合共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當三鏈同步正向作用,就會交融互促,形成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的局面。而其中任何一個鏈條出現問題,都會對整個產業發生影響,甚至造成鏈條失控或斷裂,從而影響正常的經濟循環。三鏈融合相對而言,是一種比較簡單化的經濟表達,其實每個鏈條都不是單純的鏈式結構,還會有其他因素的交織作用,更多表現為網鏈結構、甚至是網絡體系架構。因為當今的產業、或者說現代產業已經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系統,而鏈式結構只是一種沿著縱向產業關聯的研究范式,它雖然揭示了一定的產業發展邏輯和交互作用關系,并對一些經濟產業政策產生影響。不過其流于簡單的單向性特征,還是削弱了對經濟現實更為深刻的解釋力與洞察力,因為一個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并不僅僅是一個“鏈長制”那么簡單。只有回歸到復雜經濟系統和具體產業生態之中,才能更好發揮其經濟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作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