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作為產業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業根基,顛覆了傳統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打開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發力和產業的持久性。
首先,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彌補了中小企業年化融資成本8%-20%的空白,給予了中小企業全新的融資工具,這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背景下,具有強大的生存空間。
其次,滿足了核心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訴求,通過金融服務,變現其產業鏈長期浸淫的價值。
再次,對于資金機構供給方而言,由于核心企業的隱性背書,降低了向中小企業放款的風險,且獲得較高的回報。
這種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沒有理由不看好。再者,從市場博弈層面看,傳統金融的投資者教育已經較為充分,而供應鏈金融存在較大的預期差。
供應鏈金融在美國的實踐提供了有價值的觀察窗口,成為核心企業重要的盈利來源,UPS和GE金融業務占總收入可達17%和30%。我們認為,供應鏈金融在中國將“出于藍而勝于藍”。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相比美國的金融自由化,我國金融管制造成金融資源配置的低效率,眾多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供應鏈融資的訴求遠高于美國;
二是以互聯網為特征的金融創新在國內如火如荼,已經引領世界潮流,創新工具施用于供應鏈,全面拓寬了資金來源,突破了美國模式下核心企業自身信用天花板的限制,令金融具備成為主業的可能。
目前,中國已經摘得全球供應鏈業務規模的桂冠,我們預測至2020年,供應鏈金融業務規模將達15萬億元。
供目前時點看,核心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優越的內外條件:深耕產業的根基、轉型的動機、金融變革窗口以及互聯網的極速滲透,再加上融資租賃、保理等金融工具的快速發展,為供應鏈金融敞開了資金的大門。
因此,當下是供應鏈金融爆發的前夜,催化劑在于資金端和風控模式上獲得突破。發展初期,資金渠道決定供應鏈金融上限規模,而中長期,行業因素決定供應鏈金融整體格局。
五維模型即:大產業、弱上下游、強控制力、低成本與高杠桿、標準化。
大產業是指產業空間大,不易觸碰天花板;
弱上下游是指客戶端中,至少有一環較為弱勢,無法從銀行獲得廉價資金;
強控制力是指線上具有真實交易數據和征信、線下擁有物流倉儲作后盾,從而控制風險;
低成本是指資金的成本低,讓供應鏈金融有利可圖而又不過度增加融資方負擔;
高杠桿是一定本金投入能撬動較大資產體量;
標準化是指用于融資的抵押品(抵押)相對標準化,有公允市場,即便出險,也能快速出清。
我們認為,如果同時具備五大要素,則供應鏈金融水到渠成。
根據五維模型,大宗商品、行業或區域龍頭、行業信息化服務商、電商平臺、專業市場等五大領域是供應鏈金融的沃土。
來源:供應鏈金融頭條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