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主持設計、中鐵十四局參與施工的甬舟高速公路復線二期工程金塘海底隧道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將創造一項世界之最:世界最長海底公路盾構隧道。
甬舟高速公路復線二期路線全長約18.05公里。其中,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長約11.59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 金塘海底隧道具有“超大、超長、超深”的特點,將采用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長距離頻繁穿越硬巖、軟巖、軟土等復雜地質,中途經歷多次高壓換刀,最終實現深海高壓環境下毫米級精度的精準對接,技術難度達到世界級水平: 控制因素復雜 項目沿線建構筑物眾多,與在建甬舟鐵路隧道交叉并行。 土巖復合地層長距離掘進 強度極高的基巖好比“鉆石層”,粘粉粒含量高的地層好比“年糕團”,軟硬不均的地層大大增加了大直徑、長距離、高水壓更換刀具的風險和施工難度。 超高水壓 盾構隧道海域段最大覆土57米,最大水深約46米,最大水壓約0.9兆帕,相當于一個指甲蓋面積大小的面積需要承受9公斤水壓。 海中對接難度大 采用四臺盾構機分別從寧波、舟山側工作井左右線始發,在海底地中對接。寧波側盾構機掘進長度約4093米,舟山側盾構機掘進長度約5844米,盾構長距離相向掘進海中對接洞內解體,對接精度要求更高,技術更復雜,拆機與運輸更困難。 防災救援難度大 海域無設置風井條件,最長通風區段長度接近10公里,超長通風區段合理、高效、完善的通風排煙系統是保證運營安全的必備條件,也是設計的重難點。同時,工程盾構斷面大,水壓高,結合水域段地層滲透性大等特點,盾構段不具備設置橫通道的可能,僅在海底對接位置可設置一條橫通道,海域段的防災救援面臨巨大的挑戰。 隧道采用鐵四院研發的“特長盾構隧道地中對接技術”,四臺盾構機分別從寧波、舟山側工作井左右線始發,在海底地中對接,解決了深水、寬海域特長水下隧道的修建難題。此外,為解決超長跨海域無豎井換氣條件下隧道交通廢氣、火災煙氣處理難題,設計團隊首創了“分布式凈化+底部送風”輔助的縱向通風技術和超低泄漏長距離高效排煙技術。 甬舟高速復線二期項目是滬舟甬跨海通道和浙江省義甬舟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國家公路網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加快長三角城市群、環杭州灣都市圈建設,提升甬舟跨海通道運輸能力和安全應急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