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7月10日-12日舉行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了解到,中國汽車產業正加快轉型升級,并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提升。與會嘉賓認為,中國車企“出海”已超越簡單的產品貿易輸出,正深刻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然而,在亮眼成績背后,國際貿易壁壘、本土化適配等多重挑戰仍需破局,行業正從“走出去”向“走進去”“走上去”跨越,探索更高質量的全球化路徑。
發展成績斐然
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持續拉動產業轉型升級;汽車出口量持續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迅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論壇上表示:“我國汽車產銷規模連續兩年超過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年產銷量突破千萬輛。目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達到10%。展望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600萬輛,新車銷量占比有望超過50%。”
“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標志著我國電動化轉型穩步推進,實現了從傳統油車主導到新能源汽車引領的跨越,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可行的經驗。”付炳鋒說。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品牌加速進入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消費者的新選擇。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同比增長75.2%。
“我國汽車出口規模持續攀升,產品已覆蓋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充分滿足了不同市場、地區的多樣化需求,中國汽車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浪潮中實現了質的飛躍,產品綜合技術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活力引發全球關注。”付炳鋒說。
同時,車企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加速“走出去”。長安汽車歐洲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殷刈表示,長安汽車堅持“無海外不長安”的總體戰略,積極擁抱全球化潮流,加速布局海外市場,目標是到2030年海外市場投資突破100億美元,海外市場年銷量突破150萬輛,海外業務從業人員突破10000人。
重塑產業格局
“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發展不僅是汽車企業市場拓展的需要,也是汽車強國戰略的必由之路。”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安民表示。
多位與會嘉賓認為,中國汽車“出海”正深度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并不是簡單的產品貿易輸出。因此,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出口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劉安民表示,當前我國汽車出口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激烈的產品同質化競爭、跨文化經營與合規風險等問題,本土化的適配、售后服務體系的構建、質量風險以及售后服務管控等能力提升至關重要。
在劉安民看來,中國車企要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及“走上去”的跨越需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深化本土融合,必須深入研究目標市場用戶的需求、文化習慣和法規體系,在全球化平臺與本土化定制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實現產品的精準投放和品牌的情感共鳴。二是要強化風險管控,包括匯率波動風險、合規風險、質量風險等。三是要構筑韌性生態,單打獨斗難以制勝,需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構建涵蓋研發、生產、物流、銷售、金融、售后、認證等全球化的服務生態體系,形成整體合力。
在質量風險方面,江淮汽車國際事業部質量管理部部長董濤對記者表示,質量管理最大的挑戰就是車輛數據的傳輸和管理,企業需要建設自身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加強網絡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并要求其供應商落實網絡安全管理體系,以保證技術要求的落實,最終通過相關審批認證。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