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讀
國新辦10月31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國煥新在會上介紹,截至2025年9月底,我國國際標準轉化率整體已達到86%,完成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的2025年工作目標,有力支撐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
會上,有記者問,當前國際市場上各種綠色標準層出不窮,請問如何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同時又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低碳產品標準體系? 對此,國煥新表示,“十四五”期間,市場監管總局強化貿易便利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充分發揮標準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作用。 一是加強國家標準體系建設。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我國首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為各領域推進綠色低碳標準制修訂工作提供頂層指導。例如,碳排放管理方面,已發布49項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國家標準,全面覆蓋鋼鐵、有色、電力等碳排放強度較大的行業,解決“怎么算、算得準”的問題。針對貿易量大、影響面廣的塑料、電解鋁、家具等產品,已發布13項產品碳足跡國家標準,為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二是積極轉化國際標準。按照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標準組織相關規則,修訂發布《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突出“精準采標”和“高效轉化”導向,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該辦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國際標準轉化時間縮短了近6個月。在碳排放、碳核算、碳足跡、碳捕集等領域,通過組織國際標準比對分析,我國已轉化采用相關國際標準410項。截至2025年9月底,我國國際標準轉化率整體已達到86%,完成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的2025年工作目標,有力支撐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 三是加大國際標準化參與力度。充分利用中外多雙邊合作機制,促進碳信息披露和碳排放監測等標準互認合作。積極參與ISO氣候變化協調委員會、環境社會治理協調委員會活動,推動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新型電力系統標準路線圖制定。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金磚國家交流合作,圍繞新能源汽車、循環經濟、綠色建筑等綠色低碳領域,共同推進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推動中外標準協調對接。“十四五”期間,在綠色低碳領域我國專家累計承擔了228個工作組召集人,牽頭提出442項國際標準提案,制修訂342項國際標準,為促進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