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正文
9月出口同比增長8.3%,依然維持在高位。其中包含著去年同期基數偏低的貢獻,環比的2.1%基本持平季節性,過去5年、過去20年9月的環比季節性均值分別為2.2%、2.1%。出口的韌性表現和高頻數據吻合,9月集裝箱吞吐量同比較高,PMI新出口訂單指數亦環比上行。
在前期報告《高頻數據下的9月經濟:數量篇》中,我們指出9月高頻數據的積極線索是集裝箱吞吐量依舊高增。9月1日-9月28日,國內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均值同比7.3%(8月同比6.2%),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均值同比7.4%(8月同比5.8%)。
在前期報告《9月PMI的7個信號》中,我們指出:9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8,高于前值的47.2。從PMI來看,目前經濟的信號之二是出口景氣度沒有變化。
這樣三季度出口同比為6.6%,符合預期。在前期報告《出口增速為何延續韌性》中,我們指出即便三季度環比為季節性低點的1.0%,則三季度同比依然有5.98%。四季度變為高基數,在最新數據下簡單測算,假如四季度環比為過去四年環比季節性均值的1.9%,則四季度出口同比為3.6%,2025年全年同比為5.5%。
2025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出口同比分別為5.6%、6.2%、6.6%,逐步有所上行。
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累計同比為6.1%。
從歷史數據看中國出口與全球出口:2000-2011年屬于全球化加速階段的“雙高”,中國出口平均增速更是要高于全球1倍。2012-2019年屬于“雙低”,其中2016-2018年中國出口增速慢于全球。2020-2023年屬特定貿易環境下的高波動,其中前兩年海外供應能力較差,中國出口增速快于整體,后兩年略慢于整體。2024-2025年是新的階段,整體增速偏高。其中2024年中國出口增速要快于全球1倍以上。
2000-2011年的12年中,中國出口有10年、全球出口有9年同比增速達雙位數,這一階段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均值為21.8%,全球出口同比增速均值為11.0%。
2012-2019年,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均為個位數,平均值為3.7%;全球出口增速波動較大,平均值為0.7%。其中2016-2018年中國出口增速慢于全球。
2020-2023年出口波動較大。2020年全球出口同比-7.2%,中國出口同比3.6%;2021年全球出口同比26.3%,中國出口同比29.6%;2022年全球出口同比11.7%,中國出口同比5.6%;2023年全球出口同比-4.1%,中國出口同比-4.7%。
2024年全球出口同比2.3%,中國出口同比5.8%。
關于中國對東盟、非洲出口的超額增速,從9月出口的國別結構來看,對美出口增速依然在-27%左右的同比負增長;對歐盟、東盟、拉美、非洲增速卻均在雙位數增速,對非洲出口同比達56.4%。今年前9個月對東盟、非洲出口的累計同比分別為14.7%、28.3%,合并占比已為中國出口的23.4%,高于2018年底時的18.1%。
在前期報告《8月出口與目前經濟驅動結構》中,我們曾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對非洲出口前8個月累計占比已達5.7%,8月同比為25.9%,是目前出口的結構性亮點之一。其背后存在基本面基礎,以處高增長階段的東非為例,世行預測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等國2025年的GDP增速達4.5-7.0%。對越南出口同比31.0%,是目前出口的結構亮點之二,中國供應鏈是其工業部門的重要上游。
關于高端產品出口的超額增速,從9月出口的產品結構來看,四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紡織品、服裝、箱包、玩具)合并出口同比-5.8%;電子產品(手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合并出口同比-1.0%;家電同比增長-9.7%。稀土出口金額年內同比增長-7.8%,8-9月增速加快,同比分別為34.7%、97.2%,其中包含價格貢獻,9月出口數量同比為-4.3%。高增長主要集中于高端裝備:通用機械設備同比增長24.9%、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32.7%、汽車同比增長10.9%、船舶同比增長42.7%。鋰電池沒有更新9月數據,前8個月同比增長為25.8%。
海關總署也指出:隨著我國制造業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競相涌現。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高技術產品3.75萬億元,增長了11.9%,對同期整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成。其中,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增長25.5%。近年來我國電動汽車、農業機械等出口中,自主品牌的占比逐年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分別達到了59.5%和40.2%,較去年同期都有明顯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9月進口增速較高,同比增長達7.4%,其中鐵礦砂、銅、集成電路增速較快。進口加速可能和政策性金融工具及“兩重”項目開工帶動有關,是否有連續性值得后續繼續觀察。如果確認是項目開工帶動,則對于四季度投資好轉會有一定指向意義。
9月進口同比7.4%,高于前值的1.3%。其中農產品進口同比增長5.8%,高于前值的-3.1%;原油進口同比-7.4%,高于前值的15.1%;成品油進口同比15.5%,高于前值的-27.9%;鐵礦砂進口同比13.4%,高于前值的-6.2%;銅進口同比8.3%,高于前值的6.4%;鋼材進口同比-4.1%,高于前值的-6.7%;集成電路進口同比14.1%,高于前值的8.4%。
短期內美國逆全球化關稅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關稅是一個二元變量,若它最終落地,則宏觀面主線索會變為逆周期政策升溫、內需對沖外需;但若沒有出現這一情形,則出口不會太差,出口變量并非宏觀面關鍵。從經濟基本面看,主要短板和收縮力量的源頭仍在于固定資產投資不足,需要跟蹤廣義財政的進展;從資產定價來看,全球資產預期較為集中(如AI科技、有色),估值偏高和空間不足是主要問題。在最新周報《關于外部關稅擾動:三點歷史經驗》中,我們以2018年以來的“茅指數”和“寧組合”觀察,可以看到其歷史走勢和外部關稅關聯度不大,資產本身的安全邊際是更重要的定價因素。
風險提示:外部經濟和金融環境變化超預期;地緣政治風險加大;逆全球化關稅落地且影響超預期;再次出現微觀上的“搶出口”節奏;部分產品面臨外部特定行業關稅;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基建的支撐力度強于預期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szzhongrui.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鋼鏈云(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