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反內卷”政策繼續加碼,隨著《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簡稱“《方案》”)的出臺,水泥行業低效產能將加速出清,水泥價格回升或將超預期。
由工信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于9月24日發布的《方案》明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產能,水泥企業要在2025年底前對超出項目備案的產能制定產能置換方案。有上市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已在落實布局產能置換事項。
財聯社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受房地產市場需求下行和加大錯峰停窯的影響,今年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再創新低,目前整體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五成左右。業內人士預計,上述《方案》中“2025年底前對超出項目備案的產能制定產能置換方案”的要求,預計能減少10%的熟料產能,行業復價有望加速到來;同時,大企業整合國內市場步伐也將加快,行業集中度將得到有效提升。
Q4需求預期差,多地加碼錯峰停窯
財聯社記者獲悉,重慶市水泥協會要求重慶市境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和粉磨站在今年11-12月期間累計錯峰天數不少于55天。
9月26日,四川省水泥協會下發通知,要求Q4每條熟料生產線每個月錯峰停窯任務天數為“15+X”天。其中,“15天”為10-12月份每月保底基準任務,“X天”由該省水泥協會在當月中旬視全省企業產銷庫存、市場供求關系研究確定是否需要追加天數;9月底前仍有部分欠停天數的企業,要求在Q4全部補足,并鼓勵各企業在執行每月錯峰生產任務時盡可能往前停。
瑞銀集團9月22日發布的研報表示,長期來看,產能出清將推動水泥價格回升;但短期而言,其存在的無證產能需面臨“關停”或“收購產能許可”的選擇,將推高成本,形成階段性壓力。
財聯社記者獲悉,受需求下行影響,行業內企業普遍加大了錯峰停窯的力度,導致今年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再創新低,目前整體產能利用率維系在50%左右。
機構數據顯示,上半年,73家建材類上市企業實現營收3055億元,凈利潤僅為118億元。不少頭部水泥企業由盈轉虧,其中天山股份上半年凈虧損超9億元。
“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的利潤情況相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7-8月份承壓下滑,9月份在反內卷、穩增長的政策下,利潤情況逐漸改善。” 上海鋼聯百年建筑網建筑材料事業部高級分析師江元林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房地產需求明顯下滑,成為最大的拖累。
預計將減少10%熟料產能,行業復價有望加速到來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去產能政策持續深化,工信部先后下發《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24年本)》《進一步規范水泥行業產能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旨在化解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而上述《方案》的核心,在于 “嚴格控制新增產能”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雙管齊下,力求為行業走出“內卷”困境指明方向。
江元林認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等產能,新建改建項目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意味著變相去產能,新建改建需要按照2:1或者1.5:1產能進行置換,從市場來看,目前新建改建的產能已經很少。“上述產能置換方案對行業的影響會比較大,預計能減少10%的熟料產能。”
目前水泥行業普遍存在超產行為,今年以來行業觀望情緒濃厚,新增產能項目較少。預計接下來企業產能置換項目會明顯增多,這將促使低效落后產能加速退出,將有效緩解當下產能嚴重過剩局面。另外,隨著行業自律和“反內卷”繼續強化,水泥價格回暖有望加速到來。
《方案》提出,鼓勵骨干企業聯合社會資本,探索設立綠色低碳轉型基金,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快低效產能退出。李坤明認為,目前,行業前10的熟料產能集中度56.5%,和歐美國家相比處于較低水平。《方案》出臺后,大企業整合國內市場腳步將加快,行業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以來市場運行壓力持續加大,不少中小企業退出呼聲高漲,大企業整合市場意愿增強,先后有海螺水泥收購西部水泥新疆資產,金隅冀東收購恒威水泥,紅獅收購壽鹿山水泥等等。
未嚴格執行限產水泥企業將增加生產成本
業內普遍認為,供需失衡是當前水泥等建材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
上峰水泥董秘瞿輝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方案》對行業推動落后低效水泥產能退出,改善供需關系以及產業結構優化、提質升級具有積極作用。公司已在符合《方案》政策要求下快速落實布局,因此方案對公司升級發展,提質增效具有重要積極影響。”
公司8月28日披露的投資者調研紀要顯示,按照水泥行業產能置換辦法和行業主管部門要求,公司計劃年底前完成部分區域水泥熟料產能指標補足,主要是將內部富余和外部購買的產能指標,置換補充到產能利用率較高的區域。
“受房地產市場下行影響,目前水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低于60%,公司各區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在60%—80%之間。”塔牌集團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方案》出臺后,產能將被動去化,因此對行業來說是利好。由于公司一直在嚴格執行限產要求,因此不受影響;沒有嚴格執行限產計劃的水泥企業可能會增加生產成本,“他們要么減少生產天數,要么產能置換,才能讓實際產能和備案產能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行業下行周期的挑戰,部分水泥上市公司正謀求跨界轉型,打造驅動未來增長的“第二曲線”。其中,上峰水泥通過旗下投資平臺涉足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以投資收益平衡主業周期性波動;塔牌集團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取得投資收益約1.21億元,占公司利潤總額的22.14%。
金隅冀東相關人士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行業政策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方案》對行業而言屬于利好,不過市場已有預期,且落實需要時間,反內卷到最后還是需要通過市場自身調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