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風過境,室外也刮起了狂風,降了點小雨,對內陸的城市影響還在可控范圍,該打的灰還是能繼續。今天探討下裝配式建筑中的疊合樓板好用嗎?從社會各界反饋的聲音中,對疊合樓板的使用多是對立的情緒,不好用的呼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又為何裝配式建筑應用疊合樓板依然如此盛行?這終究是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省市也相繼出臺建筑裝配率達標的指標,甚至對新建的房屋必須實施裝配式的硬性條文規定。這也讓很多建筑企業陷入建造的僵局,要持續在土木行業發展,就得以政策為導向。從裝配式建筑推廣初期,是讓建造方式更快捷,改變傳統高耗能、無法工廠化流水線生產的局面。疊合樓板,一部分是工廠生產預制,這也是實現裝配建筑的第一道任務,這道工序姑且算是實現了工廠化流水線作業,但這并未能代表建筑裝配的完成。緊接著要完成吊裝拼裝,再按照設計圖紙完成上部板面鋼筋綁扎,水電管線的預留,再進行最后的現澆混凝土隱蔽,這樣的裝配式建筑,不管是施工速度,還是節能高效,都未見有明顯的優勢。可能有人會提到節省模板,或許又讓研發疊合板的專家失望了。現澆的鋼筋混凝土梁是必須拼裝模板的,而樓板與主次梁銜接處無密拼木模板,又如何保證疊合板的現澆混凝土不漏漿呢?雖然工廠預制的疊合板可以按設計圖精準的控制制作尺寸,而工地粗放的施工,又怎能保證疊合樓板尺寸能夠正好與事先預留的板位相符合。從實際拼裝情況看,寬窄各不相同,板與板或梁的接縫極少數實現精準對接。模板不能少,工序也照樣沒能省。工廠運來的疊合板就是一個簡單的樓板6公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附帶預留好的管線盒。其中要吐槽的一點,無論線盒有用無用,均給預留上,實際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另外,疊合板的桁架鋼筋對水電管安裝造成的阻礙,以及疊合板上遺漏開洞的部位,又需人力進行二次處理,這樣的裝配建筑,工序并非減少,反而給施工增加難度。裝配式的疊合樓板能比全現澆樓板造價更省嗎?并不省錢,反而造價更高。疊合板要經過工廠預制、運輸、支模、吊裝、埋管、綁筋、最后現澆,而現澆樓板是傳統的支模、綁筋、埋管、最后現澆,想比傳統的施工過程,疊合板施工工藝成了層層加碼的產物,與建筑行業倡導的降低碳排放、節省造價背道而馳。

疊合樓板與全現澆樓板哪個質量更好?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是縫隙越少,結構物的整體性就越好,而疊合板是單塊小構件拼接,存在大量拼接縫隙,這給樓面施工質量留下諸多隱患,最大問題就是滲水。若以純粹為了達到預制裝配率,屋面也集中采用疊合樓板,即使防水做的再好,不久的將來,其滲漏水問題定是比現澆嚴重的多。
返回列表